24小时服务热线:0371-55259633
国际马铃薯中心理事会原主席彼得?范德?桑格近日登上云南师范大学“西南联大讲坛”,作主题讲座阐述“马铃薯在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”。他分析认为,中国未来20年必须增产粮食1亿吨,其中一半将来自马铃薯。
作为国际著名的薯类作物专家,彼得?范德?桑格教授对薯类作物的营养、在化解粮食危机以及促进地区发展等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讲解。“薯类作物是重要减缓粮食危机的农作物,这些薯类作物可以在山地、酸性土壤、干旱环境中等都可以生长,是解决世界各地贫困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。同时,薯类作物还富含营养成分和微量营养素。”彼得?范德?桑格说。
“中国想要达到粮食自给的目标,在接下来的20年里粮食产量必须增加1亿吨,其中5000万吨将来自马铃薯。中国多年来大力发展薯类种植,科学家们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,但是能做的还有很多。”彼得?范德?桑格认为,中国马铃薯增产潜力巨大,“目前中国的马铃薯产量是16吨每公顷,而在试验田里,马铃薯的产量已经达到45至75吨每公顷。”
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叶燎原教授表示,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,为此中国确立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和95%粮食自给的粮食安全保障国策。马铃薯作物的研究和开发,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。他同样认为,中国未来的粮食增产,马铃薯将发挥主要作用。
自1985年以来,彼得?范德?桑格教授两次受聘为云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,与该校教授王军合作,引进并合作选育了“合作88”和“中心24”等5个马铃薯新品种,目前这些品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常年播种面积达600多万亩。2012年,云南省政府授予彼得?范德?桑格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“彩云奖”。